中文/English

AICM发布《2025可持续发展报告》

摘要: 聚焦材料创新与绿色价值链,共筑化工行业可持续未来

2025年10月30日,嘉兴——今日,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在嘉兴举办的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5 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本年度的报告以“化工材料创新与绿色价值链协同”为主题,通过详实的调研与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成员企业在材料创新与应用与绿色工厂与价值链整合两大核心领域的实践路径、驱动力与挑战,并为行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系统建议与行动指南。


AICM理事会主席夏赋良表示:“在全球迈向低碳经济的浪潮中,化工行业的角色正在重新定义。AICM的会员企业正积极将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最佳实践经验融入中国市场,从生物基材料到化学循环,从零碳工厂到全链条碳管理,我们致力于通过切实行动,将‘绿色承诺’转化为‘绿色产出’,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AICM执行理事戴薇分享“今年的报告清晰地显示,政策推动、下游客户需求与企业内在战略已形成强大合力,驱动着化工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加速转型。作为连接在华跨国化工企业与政府、公众及各利益相关方的桥梁,AICM将持续致力于构建对话平台、促进经验共享、推动政策协同,我们相信,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协同的行动,能够把握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

 

报告核心议题:双轮驱动,协同发力

2025 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要实现深度的行业绿色转型,需在“材料创新”和“绿色价值链”两个维度上协同发力:


材料创新与应用

报告显示,90.9%的受访企业将“公司战略愿景”视为推进材料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生物基材料(81.8%)、高性能聚合物(68.2%)、新能源与再生材料(近60%)成为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这些创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电子电器高性能化、绿色包装等下游应用中展现出广阔前景,是从源头减少碳足迹和资源依赖的关键。


绿色工厂与价值链整合

调研发现,约50%的受访企业已完成绿色工厂认证,标志着行业在生产环节的绿色化、低碳化已取得显著进展。企业正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化监控等手段,推动工厂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更重要的是,行业正从“单点”的绿色工厂建设,迈向“全链条”的价值链整合,通过绿色采购、产业园区协同、构建产品回收体系,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洞察行业转型脉搏

报告也深入分析了行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挑战。成本控制是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59.1%),此外,政策支持力度、供应链稳定性及下游客户接受度亦是普遍关切(各有约50%受访者提及)。


与此同时,挑战之中蕴藏着巨大机遇。报告指出,践行可持续发展为化工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商业价值,包括:催生技术进步与创新、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声誉、开拓新的市场与客户群体、强化政府及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ICM建议:构建支持性生态系统

为加速化工行业绿色转型,AICM在报告中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 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工具,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生物基、易回收和低碳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 构建标准化与国际化认证体系,制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国际互认。

•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组建绿色产业联盟,共建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 加速循环经济与低碳材料发展,出台针对化学回收等技术的专项支持政策。

• 优化监管与审批流程,为创新材料设立绿色通道,缩短市场化周期。


     立足“化工材料创新与绿色价值链协同”这一主题,AICM承诺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将强化成员协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共享材料创新与绿色工厂建设的最佳实践;我们将深化政策沟通,围绕报告提出的建议,如碳足迹标准互认、绿色审批通道等,与政府部门开展建设性对话,寻求实质性突破;此外,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化工材料创新如何赋能下游产业的绿色变革,提升公众认知与信任。

 

关于《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

AICM自2019年首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持续追踪并展示在华跨国化工会员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进程与承诺。报告基于对会员企业的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及深度访谈,旨在为行业、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基于科学的对话与合作,共同迈向更可持续的未来。

 

附:完整版报告获取

欢迎访问AICM官网 www.aicm.cn,下载《2025 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文。

 

关于AICM

AICM(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于1988年成立,成员包括大多数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化工企业,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经验引入中国,以推动经济与行业的发展。作为责任关怀的先行者,AICM率先将责任关怀理念引入中国,与行业各方深入交流,共同深化对责任关怀的理解,并携手合作将理念付诸实践,一起创造化工行业可持续的未来。